新北区学校主动发展中期评估框架(试行) |
模块 | 维度 | 具体描述 | 分值 | 自评得分 | 未达成目标情况分析 |
A1 学生发展 (30分) | B1学业发展 | 各学科有较为全面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有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和创新精神,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100%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业水平合格率达95%以上。在区级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中处于前列。学生有较多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 10分 | 10分 |
|
B2身心健康 | 学校确立了“自信大方、个性张扬”的学生发展观,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价值追求,以课程开发为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活动开展、文化布置、阵地建设,都以打造 “上善、健美、智创”的学生形象为目标。 | 10分 | 10分 |
|
B3成长经历 | 班级、年级、校级各层面均设立小岗位,学生自主管理,多元评价,学生参与度高,领导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升旗仪式、十岁成长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活动系列化,精品化。主题节活动与四季课程有机融通,丰富生活体验。志愿服务活动拓宽服务范围,学校与社会勾连,培养公民意识。 | 10分 | 10分 |
|
A2 课程发展 (20分) | B4体系性 | 在学校主动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符合学校校情、体现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有较稳定的课程结构,有较丰富、分类分层的课程内容,有序列化的主题统整的学生活动。 | 4分 | 4分 |
|
B5完整性 | 形成课程规划——课程研发——课程准入——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完整回路;课程在设计和内容上符合学生年段特征和理解水平,内容较真实,体系较严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递知识内容。 | 4分 | 4分 |
|
B6科学性 | 课程目标合理清晰,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各个相关要素基本齐全;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评价方法具有激励性与可操作性。 | 4分 | 4分 |
|
B7前沿性 | 引进新基础教育的理论,融合STEAM教育理念和创客精神,基于需求主导、目标主导、条件主导等模型开发课程,确立跨界整合的研发思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 | 4分 | 4分 |
|
B8标准化 | 具备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文本资料;能充分挖掘老师、学生、家长、社会等课程资源,采用借鉴吸纳、引进改造、自主编写等方式开发校本教材,有专门的课程开发团队;采取信息化手段进行统一管理。 | 4分 | 4分 | 。 |
A3 教师发展 (20分) | B9研发创新 | 依托“新基础教育”研究,在重心下移、多元研修中促教师素养提升;立足“日常三推”,在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中打造“开放、互动、灵动”的善真课堂。聚焦“节点事件”,在自觉发展,吸纳共进中聚焦骨干教师成长。 | 10分 | 10分 |
|
B10实践能力 | 教师在班级管理、培训活动、课堂变革、课程评价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能力。能基于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来更新理念,变革行为,反思重建,历练成长。 | 5分 | 5分 |
|
B11认同程度 | 教师发展从被动走向主动,能在意识和行动上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发展的各项工作,能在日常践行反思中塑造“主动、悦纳、共进”的善真团队文化。 | 5分 | 5分 |
|
A4 学校管理 (20分) | B12方向定位 | 各学科有较为全面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有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和创新精神,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100%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业水平合格率达95%以上。在区级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中处于前列。学生有较多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 4分 | 4分 |
|
B13课程研发与管理 | 学校对于课程目标、内容、相关资料的引进与发掘,能够按照国情或学校的特点进行合理筛选和改造,课程具有丰富性、选择性、综合性;有具体的课程实施要求,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有具体可测的评价标准。 | 4分 | 4分 |
|
B14队伍建设 | 依托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盘点教师发展现状;搭建研修平台,将目标与路径进行对接;开展多元评价,聚焦教师成长的亮点,激越教师发展自信。一年半来,优秀教师团队、校级骨干成长迅速,市区级品牌教师增加。 | 4分 | 4分 |
|
B15硬件管理 | 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校园网站建设,构建强大互动系统,为教师自主发展和团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时空保障;成立校园电视台工作小组及校园电视作品制作组,提高校园电视制作水平;推进“e学习”,以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促学校内涵发展。 | 4分 | 4分 |
|
B16外部资源利用 | 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将敬老院、顺园各社区、华夏艺博园、消防中队、气象局等固定为校外教育活动基地,与镇团委联合举办系列活动,培养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媒体等资源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扩大学校品牌在家长、社会中的影响力。 | 4分 | 4分 |
|
A5 特色项目 (10分) | B17稳定性 | 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开辟空地,使它成为学生农耕课程的实践基地。历经四年的实践,学生从“知识的课堂”走进“实践的课堂”,从“书本的世界”走入“生活的世界”。 | 3分 | 3分 |
|
B18独特性 | 师生共同开发编写了《农耕课程 》校本教材, 引入“鲜花小镇”项目,使“开心农场”已成为师生探究的乐园、创造的天地、成长的沃土。 | 3分 | 3分 |
|
B19示范性 | 学生撰写的《“开心农场”研究报告》在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农耕课程》也被评为新北区优秀校本课程,“与太空种子共成长”系列活动多次登上常州无线传媒、中吴网头条,多次在常州都市频道《都市新闻坊》和常州公共频道《七彩零零后》播出,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学校也获得了此次活动的最佳组织奖。《农耕课程》案例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案例二等奖。 | 4分 | 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