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研修责任主体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薛家小学2017——2018第一学期学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作者:刘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12-25

变革研修责任主体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薛家小学2017——2018第一学期学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一、工作目标

主要目标:变革研修模式,创设研修平台,完善研修机制,在打造人人都是研修主体中提升研修绩效。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创设教师发展平台,推动校内骨干教师的跨越式成长,进一步提高市区五级梯队教师比例。

1.长程策划,责任担当,夯实“校本培训”绩效。

2.顶层设计,扎实过程,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3.拉高塔尖,夯实塔基,提高“骨干教师”队伍。

二、工作措施

目标一:长程策划,责任担当,夯实“校本培训”绩效。

措施1.构建校本培训“活动场”。

1.整体策划“薛小讲坛”,以年级组、教研组为研修责任主体,通过“师德建设”中的(骨干成长、研究故事、活动案例),点燃教师成长心灵,通过推荐主讲教师来说彰显不同团队中各梯队教师的发展。上学期,我们让骨干走上了“讲坛”,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本学期,我们利用教师例会进行了《培育新基,扎根日常,实现在提升》《“学生领导力”现场研讨会心得》的学生工作系统培训;《团队合作,有效备课》的集体备课培训;《以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新基础教育信条”解读。

2.扎实“学科组(课题组)培育”板块:以“学科责任人”为研修主体,从“三大领域”入手(通识培训(专家)、沙龙研讨(学科组)、结构素养提升(读书活动)),体现培训的前延后续,教师的多元发展,团队的文化建设、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的培训策略和目标。以“教研组长、课题组长”为研修主体,围绕研究专题,进行“教”和“研”的“一体化”策划,将学习与实践、反思与经验、成果与分享有机结合。每两周的“学科组(课题组)”研讨能将学习、实践融合,不断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

3.推进“项目合作”培训:依托“课堂调研”、“教师座谈”、“期末总结”扎实推进“青蓝结对”活动;通过“学科素养”指导、“课堂设计”培育、“课堂实践”展示,落实“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通过“日常观摩”、“互助合作”等方式加强了“沈彩虹、韩素工作室”的交流互动。

措施2.营造学科发展“研究场”。

1.扎实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努力做到板块化,有效落实“五个20分钟”。我们依据研究话题,扎实开展专题学习,案例剖析,单元及重点研讨课时的分析,专项学习能力的回顾和培养经验的分享,有效开展“一课多上”的组内交流活动,通过提供互相比较的“样本”,促进教师思维碰撞,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共同提高,形成了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设计等电子资源包。

2.聚焦大组研讨。

每月一次的“大组研讨”展示能聚焦学科专题研究,体现能前沿——重过程——抓后续——促提升的研究品质。能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关注教师教学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推进、反思重建能力的有效提升。一学期以来,各学科组进行了22次专题研讨,师生学科常规在一次次地研讨中获得了较大的提升,1位教师获省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位教师获区评优课一等奖;3位教师获区评优课二等奖。

措施3.搭建教师发展“交流场”。

每日一议课的课后聊课,能将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学生困难、典型练习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使之成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稿。

每周一研究的同组听课能关注到内容的不同领域,最大可能地促进了不同梯队教师的成长,有的教研组还将每周一课对学科组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

每月一总结的教研组长例会能回顾工作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剖析内在原因,形成后期推进措施,并在教师月考核中发现亮点,解决问题,扎实了以教研组为核心的研修氛围。

目标二、顶层设计,扎实过程,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措施1.关注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的提升。

1.学校定制,开启善真特色课程的创新之门。学校从更高位的视角,由校长室牵头,学生处、课程处、教科室等多部门联动,以年级组为实施主体,将节点生活、节气生活、节庆生活有机融通,形成纵向的嬉夏、品秋、与横向的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社会生活交织的“畅玩乐享”主题课程

2.年级定制,彰显善真仪式课程的育人之美。开学典礼与中国传统节日整合,与国家重大事件相勾连,把浓浓的中国风带进了校园。“壮歌中华热血,闪耀善真梦想”,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军人意识,吹响了新学期的号角,吹开了孩子们悦动的心灵。

3.自我定制,绽放善真选修课程的独特魅力。学校有效的引导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基础、爱好特长以及发展需求等,自主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课程。建立了一套包括“需求调研——教师申报——部门审议——学生选课——走班上课——巡课指导——期末展评”等环节的校本选修课程管理机制。让更多的师生家长参与其中,让每一个人的心田中都能播种“适性扬才”的种子。农耕课程系列活动多次登上常州无线传媒、中吴网头条、常州都市频道《都市新闻坊》和常州公共频道《七彩零零后》播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措施2.加强各级课题的运行和管理。

做好课题研究第一责任人的培训和指导。清晰学期研究方向,组建固定的研究群体,形成常态的日常研究日。(做好与学科专题研讨的整合)

本学期,学校四个“十三五”备案课题如期在区进行了开题论证和中期评估,其中,语文课题《语用视野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被推荐参与了市级评估。

省级立项课题《三精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群开发研究》为抓手,依托“精品人文”、“精美艺体”、“精妙探究”课程群的建设,以集群合作促进学校课程的深化互补拓展。在原点叩问中,在历史传承中,在调研分析中,在资源统整中,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建构起自己独特的“课程图谱”,找准核心素养落地的行动路径,在“五向”形象特质的表达中延展“精善寻真融新”的课程内涵。

校级教研组课题也能在大课题的引领下,进行扎实有效的研究,并能将研究中的过程资料发至“课题网”。

目标三:拉高塔尖,夯实塔基,提高“骨干教师”队伍。

措施1.激发骨干发展内需。

依托部分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论证,选取发展状态较好的老师进行“我的成长故事”经验介绍,通过不同层面教师的成长历程激发教师群体的发展自觉。聚焦各类教师成长的亮点,让教师在同伴欣赏、自我剖析中激越发展自信。

措施2.搭建骨干成长平台。

1.给平台:紧扣“成事中成人”的教师发展理念,让节点事件(专家课堂诊断、区市级公开课)成为骨干教师生长的载体,在骨干教师系统策划,精致过程,活动反馈中能发现亮点,诊断问题,明晰后续前进动力。本学期,我们主要依托“教师例会”、“级组例会”、“课堂研讨”让骨干现身说法,分享成长历程,展示课堂风采,,放大骨干教师在学习沙龙、教学研讨、专题研究、节点事件中价值和效应。

2.促评价:继续依托“十佳教师”、“月度人物”、“团队展示”、“温馨一刻”等平台,聚焦骨干成长的亮点,让骨干教师在同伴欣赏、自我剖析中激越发展自信。

站在新的节点,俯首历练,登高望远。校本研修只有在现实环境中做强自己,像橡树不断壮大自己的主根、须根、支根,不断地生出新艮,并有力地扎深到地下,才能让生命在变革性实践中持续开花结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15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