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新 北 区 学 校 微 型 课 题
研 究 手 册
学 校: 薛家中心小学
课 题 名 称: 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作业
我们 设计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 刘 伟
立 项 时 间:
结 题 时 间:
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制
新北区 微型课题申报表
编号:
姓 名 | 刘伟 | 性别 | 男 | 年龄 | 33 | 学历 | 本科 |
学 科 | 数学 | 职称 | 一级 | 职务 | 教师 | 邮编 | |
所在学校 | 薛家中心小学 | 电话 | 13770657484 | ||||
课题组主要成员 |
刘 伟 | ||||||
课题名称 |
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 ||||||
研究背景(课题的提出) | 日本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就提出了建设“面向21世界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向终身学习体系过度”,其中有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培养自学欲”。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并提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要求。教育强调的不再是教学,而是学习,所以必须重新考虑我们的整个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一个“站在讲台上的圣人”,而是一个“站在一旁的引导者”。同时,组织学习取代了教师讲述或示范比学生先知道的内容的教学。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预习”这一并不新鲜的话题,并尝试为它赋予新的意义。 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之后学生呈现什么状态?预习之后的课堂教学如何展开?……这些都取决于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设计预习作业? |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核心概念之一:“小学高年级”。《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学划分成了三个学段。本课题所述“小学高年级”指第二学段中的五、六两个年级。 2、核心概念之二:“预习”。 《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内容。”实际上,预习应该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预先学习以预备学习为目标,预备学习以预先学习为基础。 3、核心概念之三:“预习作业”。 用于引导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完成预习任务的作业设计。 “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在具体案例中考察学生在学习某一新知识前已经具备了哪些前概念准备;分析哪些东西是学生可以自主完成,以及能完成到什么程度。通过设计恰当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把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他们自己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并能够把他们不一定正确的或者部分的、片面的甚至可能包含了若干误解的想法展示出来。在积累一定量的案例之后,尝试总结出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方法,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这些方法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改进。 | ||||||
研 究 目 标 | 通过研究使教师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相关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能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预习作业,并在实际教学实践改进,总结出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研究成果。以提高课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降低小学生升入初中后数学学习的难度。 | ||||||
研 究 内 容 | (1)通过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和研究文章,深入学习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2)梳理高年级教材中适合预习的学习内容。 (3)结合课题教学设计符合实际的预习作业。 (4)通过课堂实践检验预习作业的使用效果。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边实践边改进。 (5)总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若研究成功,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法、内容及实施方案,若研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为后续研究积累参考资料。 | ||||||
研 究 方 法 | (1)文献研究法:分析、研究与本论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各种理论和事实加以整理、归纳、演绎,探求论题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实验中,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形成资料为实验提供研究依据。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设计预习作业,在课堂实践中检测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方法,继续深入研究。 |
研究步骤
|
(1)申报阶段(2015年3月-5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5年5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钻研教材,梳理出适合预习的学习内容;制定预习策略,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3)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实施研究方案,进行实践尝试,使用观察法和比较法研究学生的变化,评价课题研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的影响。对研究的实施效果再进行反思并修整应对策略。保存相关案例、课例、录像等研究资料。 (4)总结阶段:(2016年3月-4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
预期成果 及呈现方式 |
(1)案例集一份。 (2)课题研究报告一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动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方法具有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3)与研究相关的过程性资料及相关获奖或发表论文。 |
学校意见
| 签 名(章) 年 月 日 |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度)表
(记录研究过程中所做的或参与的各项工作)
时间 | 工作要点 | 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有关证明材料附表后) |
证明材料包括:教学案,听、评课稿,读书笔记,听课笔记,调查问卷及统计分析材料,会议、沙龙、讲座等研讨活动记录(包括文字和图片资料),学生作品等各种能反映研究过程的资料。
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
(具体成果附表后)
序号 | 成果 类型 | 成果名称 | 效果及作用简述 | 是否发表或获奖 |
研究成果包括:1.研究报告;2. 研究论文,包括教学案、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随笔、课件、教具等;3.研究课或主题教育活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