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语文课教学设计
“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语文课教学设计
学校 |
薛家中心小学 |
班级: |
三(2)班 |
人数: |
52 |
||||
课题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执教: |
张建妹 |
日期: |
3月22日 |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钓鱼过程。 2、感受汤姆的内心变化,认真品读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规定的教育。 3、培养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体会人物心理、情感的能力,逐步掌握写人类课文的阅读体悟的方法。
制定依据: (1)教学内容分析: 《花瓣飘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两篇文章都是叙事写人的记叙文。故事主人公都是成人和孩子,内容贴进当代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课文情节发展主要依托较为集中的人物对话,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较为具体生动。这类课文是培养学生体悟人物心理、特点,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文本来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讲述的是:外国孩子汤姆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放掉了自己钓到的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从此牢记爸爸的教导。作者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定”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自然亲切,意味无穷。课文叙事清楚,层次分明,对人物心理活动没有直接、具体的描写,但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境、人物动作、语言、神情的细腻传神的描写进行揣摩。在揣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阅读教学和习作表达相融合的隐形目标。 文中对钓鱼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是三年级承接段式的具体表现,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对钓到大鱼多角度描写,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充分的铺垫,较好地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和认知冲突。
(2)学生实际分析: 通过前面一组典型的写人类文章《菩萨兵》《花瓣飘香》《微笑着承受着一切》的阅读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在具体的事件中抓住故事发生的情境在与其他人物的比较中感受人物的特点的方法。本单元的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揣摩人物内心的阅读方式,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再现的实践和评议,去感受、内化、再现文本的体悟活动形式,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三年级学生自主组织开展学习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本班学生阅读体悟往往还不够丰富和深刻,分角色朗读和情境再现,只是浮于表面,还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因此,教师必须发挥导航、定向的作用,在角色朗读、情境再现时适当地介入,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地对话,进一步培养学生体悟文本的能力。
|
|||||||||
教学过程 |
|||||||||
时间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课前积累:
一、复习导入:
二、体悟课文内容: 1、钓鱼:
2、放鱼:
3、提升:
三:布置作业:
|
出示有关规则的名言。
1、板书课题 2、爸爸要求汤姆把鱼——放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在写放鱼之前先写了——钓鱼。课文最后还写了——感悟(板书:钓鱼,放鱼,感受)
1、配乐范读第一小节,营造氛围,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学习钓鱼的语言描述,体会汤姆是钓鱼老手。 (板书:套 甩 抛 觉察 拖)
3、汤姆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鱼大?引导学生从3、4小节的语句中感受到鱼真大,汤姆惊喜万分。 组织学生交流。(提炼:正面、侧面描写) 相机指导朗读。
5、钓到如此大的野生鲈鱼,汤姆,你的心情怎样?
1、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
2、组织学生分角色对话,并为学生读旁白。 3、组织学生情境表演。(巡视各组,个别指导)
4、指名上台表演,再现过程,引导点评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补充相关钓鱼法规,理解斩钉截铁……
5、师生角色对话。 6、此时,小汤姆,你的心情如何?
1、引读“不管……都……”。 2、出示《一条美丽的鲈鱼》片段。 3、联系生活实际内化文本价值。
4、让我们也铭记这句话,“不管……都……”。
34年后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的汤姆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那个湖心小岛去钓鱼,他向儿子讲述起来34年前的那一幕…… |
读一读,积累。
读课题
回顾课文的段落划分。
1、听范读,说感觉。 朗读,进入情境。 2、自由读2-4小节,圈出汤姆钓鱼的动作,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练习用上这些动词说说汤姆是怎样钓鱼的。
3、读3、4小节,从哪里可以感受到鱼真大!
预设: 正面: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侧面: 汤姆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拖出水面。 父亲投来赞赏的目光。 鱼竿弯成了弧形。…… 5、预设:(惊喜万分、欣喜若狂……)
1、读5-12小节,关注汤姆和爸爸分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学生练读。) 同桌分角色读。(关注旁白部分,动作、神情。) 2、请一组学生分角色对话。 3、同桌合作表演:一人当汤姆,一人当爸爸,再现放鱼的过程。 4、请一组同学再现画面其他学生点评(结合文本的信息评价。) 预设: 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不情愿,“向四周望了望”—侥幸,“叹了口气”—遗憾。 爸爸: “指了指手表”(了解规定) “斩钉截铁” 5、角色互换,明白道理。 6、预设:(沮丧、失落、可惜、遗憾……)
1、齐读。 2、齐读最后一段。 3、生活中我们要遵守哪些规定,用“不管……都……” 说话。 4、再次齐读这句话“不管……都……”。
练习复述故事。 |
快速理清课文脉络。
渲染月下美景,引导学生入境,同时为理解父亲的话作认识上的铺垫。 挖掘文本资源,扎实进行承接段落的段式训练。 品读钓到大鱼,为阅读体悟汤姆的心理作情感、认知的铺垫。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等体会人物内心。
通过角色转换、交流评价、师生对话,反复阅读体悟,走进人物内心,体会蕴含的道理。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蕴含道理的理解。
创设情境,引导复述,内化语言。
|
|||||
反思
重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