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制教育

作者:刘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4-04-30

安全、法制教育

时间

20144

活动目标: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明白重要性

核心过程推进

(一) 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要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观看一个动画,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案例.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答案:违法

1.《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听一听,议论

预设: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开放式延伸

社会实践

提出要求

调查内容:近年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 未成年人违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结合相关内容,到当地派出所、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作一次社会调查。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时间

2014.6

活动目标:

1、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良好习惯。

2、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比较单纯,对于法律法规并不是很清楚。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吧。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核心过程推进

()了解有关法律知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全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4.什么是未成年人? (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5.《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方面做了那些规定?

()节目表演(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说一说

学生

1)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表演1、快板《在家一起来学法》

2、相声《哥俩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9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211日起施行

(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

开放式延伸

同学们,我想通过这次班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愿大家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律永远与我们相随,让幸福快乐永远与我们相伴!

法制教育

时间

2014.10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法律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学生现状分析:

从小有法律意识,能防微杜渐、自省自律。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导入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读一读

核心过程推进

1、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6

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3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

说一说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

预设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开放式延伸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说一说

明白该怎么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普法教育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