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教学促课堂转型
——记薛家中心小学数学组第11次校本教研活动
11月秋意正浓,11日薛小数学人齐聚多媒体教室一楼开展《结构教学促进教学转型》的教学研讨,暖意融融。
活动首先由骨干教师李小英与全体教师分享了她的专题研究《结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研究》,李老师准备精心,从“什么是结构?”“什么是结构教学?” “结构教学怎么实施?”“结构教学有什么价值?”四个板块展开讲座。以《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为例,李老师畅谈结构教学应该怎么实施,指出读结构要读课标、读教材、读单元、读习题。只有教材的研读视角从点-线-面,从知识结构衍生到过程结构、方法结构,才能站到数学“学科育人的高度”。
然后各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结合组内研讨课进行案例剖析,并由一名代表进行教学分享。六年级的包惠萍老师将她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八年的研究成果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她从简单的四则运算到混合运算,从同级运算到异级运算,从相同中发展,在不同中沟通,由简入深,用直白的语言、清晰的板贴呈现了完整的四则混合运算网络知识机构,赢得在场的所有老师的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包老师今日的精彩分享,更是对包老师八年执着研究的最大褒奖。
接着钱华、李小英老师进行现场点评,指出:大家都能关注结构教学。小学六年中各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认知结构的横轴;知识点由易到难,是认知结构的纵轴。结构教学可以是一节课中的教、用结构,可以是一单元中的教与用,也可能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教与用。一节课中我们有时候注重知识结构,有时候是过程结构,需要用结构的眼光去看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及整个知识体系。通过结构教学既是对学生学习的减负,也是对教师工作的减负,但最终是朝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前行。
最后吴校肯定了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活动的总结,同时指出这次活动中可以继续提升的地方,高位引领薛小数学人要将“结构”意识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清晰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促进关系思维的不断形成;促进数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数学,是蕴含着更高层次的诗意之美。理性,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教育者,用理性的诗意仰望星空的璀璨。本次的研讨活动对每一位数学教育者来说都是收获满满,相信在吴校的进一步带领下,我们会收获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