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 以研促教
——记薛家中心小学各数学教研组第一次课堂研讨活动
随着春的脚步,闻着春的气息。薛家小学数学组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益。3月2日,各年级教研组围绕各自的研究专题,纷纷拉开了研究的序幕。
结构教学让互动更有效
在春意浓浓的奥园新校区里,一数全体老师围绕 “结构教学下的有效互动”这一主题展开研讨。王洁老师首先给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形概念课堂教学《认识图形》,王老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平面图形的生成过程,感受“面”的来源,并在平面图形的分类中认识平面图形。课后王老师交流了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其他老师围绕“结构教学下的有效互动”这个主题,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讨活动氛围轻松、热烈,研讨真实、深入、有效。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进一步认识了结构课堂的重要性,拓展了实践课堂教学的新思路,相信老师们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潜心于“学堂”。
数学化表达让互动更有效
同一时间,二数组共同走进了二(8)班教室。包琴老师执教了《认识时分》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包老师认真钻研了教材,并精心制作了课件。 包老师在教学中通过操作、课件演示等,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包老师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体会1分的时间有多长,自己想一想1小时的时间有多久,从而建立1小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随机渗透了1分钟可创造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1分时间虽短,但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1分。课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结合本年级组的小课题“数学化表达”,进行了执教者反思、同组老师评议的互动。大家激烈的思维碰撞,提出了可行有效的重建建议。使本次活动发挥了它特有的价值。
关注学生思维过程让互动更有效
三数组的研讨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次活动由吴彩芬组长主持,吴春燕校长亲临指导。首先,由丁俊英老师执教了《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一课,她从容淡定,循循善诱,利用示例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寻找有联系的条件从而解决问题,让其在分步列式中逐步理解每个式子的含义。并且发散学生思维,利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课后,丁老师谈了行课过程中的思考,郑丽萍老师和其余几位老师都给出了有效点评。郑老师指出,把条件做成小纸条,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起来,让思维留下痕迹。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学生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每一步式子的含义。并且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和......求出......,再根据......求出......”。吴彩芬组长进行了补充,她提出了解读教材要到位,并且针对这节课带领大家重新解读教材,让我们明晰了教材的意图。同时她还提出对于示例图的条件我们不妨转化成文字,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最后,吴校长给我们分享了她的经验,她指出可以联系上学期的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把两步连乘问题和流程图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课堂走向“关注思维过程”、走向“引导研究发现”新趋势。
有效提问让互动更有效
四数组全体数学老师齐聚四(8)班,聚焦“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主题,袁远老师执教《认识整亿数》一课,本课主要是把数位从万级扩展到亿级,认识整亿数和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在袁远老师认真研读教材,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下,课堂有生成感,教学板块清晰目标明确。课后,全体组员相约在六办,围绕本次研讨专题对上课、说课进行质疑、评价或分享经验。本次的研讨活动,不仅能使全体组内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活动最后,我们四数老师针对下一阶段教学中的重点课时进行交流,并就重点、难点以及个别典型问题展开讨论,在交流讨论中分享智慧的成果。
适切的学习方式让互动更有效
五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按计划在上午的第一节课在五(1)班正常开展。本次活动由黄飞老师执教五年级《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课上黄老师紧紧围绕如何如何分析题意,画出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式这一核心问题,用自己细致、严谨的教学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在透彻的分析题意中掌握如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结束以后,大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困惑与意见。分管教学的吴校长结合这一节的教学以“对如何深度解读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层次”以及“如何有效呈现、处理学生资源”为聚焦点分享了她多年教学中的经验,并对更好的重建本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因为有吴校的高位引领,本次五年级数学组的研讨活动更加具有深度性、针对性、实效性,五数组的老师对本单元的方程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又有了新收获。
巧用资源让互动更有效
上午第二节课,六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按计划正常开展。本次活动由经验丰富的包惠萍老师执教六年级《圆锥的体积》,包老师能巧用学生典型错误资源进行引导辨析,让课具有很强的推进感。本次活动主要围绕“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课后,包惠萍老师就这堂课简单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这堂课上的达成效度和授课中问题反思。随后,教研组各位成员坦诚地说了自己的听课感悟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交流时,老师们围绕“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注重交流圆锥与圆柱不同的地方。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能突出重点。这次活动大家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研讨使得六数组的老师对本单元教学中如何进行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次数学研讨活动每一位数学老师热情参与,每个人都有所收获。这种接地气的研讨方式,为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而进行。在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达成新的共识,高效、快速的提升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研讨、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碰撞,薛小数学人将会在研讨之路上执着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