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评课稿
王倩倩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下面我就具体说说:
一、重视课文批注
教师先指导学生如何做批注,重点指导了两种符号:“﹏”画出重点词句,“。”标出关键词语。而后让学生尝试学习运用。在此之前,教师出示了自主学习批注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供了明确、清晰的学习步骤、路径:一读,二标,三写。这样,学生有路可循,在阅读批注时有感而发、有得而写,就会逐步提高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这正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课文批注的运用使得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各自的认识和理解。
二、尊重学生独特感悟
在批注阅读基础上的汇报交流,学生的见解一个个具有浓厚个性色彩。而对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王老师都给予肯定、表扬,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文本,使他们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最终真正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解读 “排空而至”这个词时,学生开始只从字面理解了它:“排着长长的队伍飞来。”在肯定他的同时,王老师引导学生继续交流、同学互相补充,使学生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场面。
三、给学生创造的空间
根据文本留下的“空白”,王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教学“先回来的鸟……汇合。”部分时,在学生理解了“倾诉”、“呼唤”、“应和”的意思后,王老师让学生再读句子并想象鸟儿们在倾诉些什么?会怎样呼唤?又会应和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说鸟儿在相互交流一天的经历,有的说父母在呼唤自己的儿女回家……以丰富的联想来填补空白,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在阅读教学中就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能大胆以开创性的思维来对文本陈述自己的见解,可以说个性化阅读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四、注重个性化朗读
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深化理解,深刻领悟,把握情感。每个环节中王老师都鼓励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各自的情感体验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尽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