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写了五年级的两节班队课,两节课都能紧扣活动主题,设计策划活动方案,跟节点事件相联系,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给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生长。现在就曹俊老师的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预设资源多,生成资源少。
曹老师在课前对学生发言做了充分预设,因此课堂上的一些追问发掘出了学生的成长点,如:语文组在讲解完策划案后,师追问:你们是利用什么时间来完成图说成语所需的图片的?然后评价:能合理利用时间,为你们点赞。但有很多可以生成资源的点被忽略了,尤其数学组上台时,游戏介绍的资料感很强,数独、三阶幻方可能许多学生都没有听懂,这时候如果师追问:听懂了吗?谁可以用自己的话再来介绍一下?类似这样的追问一来增加网状互动,二来可以让学生发现游戏的趣味性在哪里,他们讨论和提建议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二、学生资源多,家庭、社会资源少。
策划类班队课,由于大多时间是在汇报,较乏味,可以调动各种资源,让策划课精彩起来,更有活力。曹老师的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资源,让学生分小组策划,学生提出的想法也是精彩纷呈,但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被忽略了。比如:为年级组策划,那么是否可以走班听听其他孩子的想法,在这堂班队课汇总呢?游戏规则是否可以让擅长的家长录制视频,或口头或表演来介绍呢?形式多样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更加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