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月”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关于月的文章也数不胜数,有幸聆听了五年级语文组带来两堂与“月”有关的散文研讨课,学到了不少。
贺维娜老师的《望月》从“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三个版块入手,每个版块目标明确。她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析散文语言特色,关注修辞手法及语言表达,巧设“对诗”情境,以读促悟、生生互动,感悟对诗特色。
资源生成巧妙,生生互动有效:
在“诗中月”这一板块教学中,贺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对诗,在对诗过程中,敏锐捕捉到资源,相机提问:“他们对得对吗?”学生这时能够反映出来:“不对,因为字数不同。”老师紧抓学生评价资源,进一步引导:“是的,在对诗的时候,要注意字数一致。”接着,再请同学来对诗,老师能及时推进资源产生:“这是一轮怎样的明月,寄托了什么感情?”学生在读中悟,体会诗歌背后的情感。这样两次以后,进行课堂对诗,非常精彩。贺老师在层层推进中,引导最后感悟“心中月”,并进一步想象,拓展思维。
两位老师以“月”共邀,引发了老师们对散文教学的智慧碰撞,我们要进一步思考课堂思维如何训练,更敏锐捕捉散文的表达特点,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做一个会分析的语文老师,做一名智慧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