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4月份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8-05-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夏晴怡

                    《望月》评课稿

贺维娜老师执教了《望月》,她既能关注文本的内容,更能关注文本的表达。写作方法的教学几乎每个板块都有渗透,说明教师研读教材很是深入。再加上贺老师智慧的点拨,甜美的嗓音,清晰的吐字,整个课堂可以说是“扎实而灵动”。

教学分三部分展开:“望月”“吟月”“想月”。在“望月”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同时感悟这段文字的修辞方式,学习作者的表达。

“吟月”部分是课堂的高潮,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包含的情感,并通过“对诗”这种形式让学生反复吟诵,学生个人自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表演读、师生对诗、分男女生对诗等多种形式的读,从“文中月”自然过渡到“课外月”,更多的月,更多的情,“对诗”对出了新境界,新高度。这部分教学,教师注重语文素养培养,树立大语文观,巧妙地进行诗意拓展,体现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紧接着让学生补充自己的课外积累,领略诗中月的美,感悟月给诗人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想月”部分,上得很有层次。第一步,感受小外甥比喻的巧妙,想象力的丰富。第二步,说说自己心中有一轮怎样的月。第三步,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月。这个环节,由读到写,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表达、思维能力。

第二小节的教学可以做如下变动:

第一步,读文字,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二步,品词句,哪些文字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第三步,悟写法,作者是怎么写出这种感觉的?

这样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也更能体现层次和梯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