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果树》是篇童话故事,刘老师的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猴子在种果树的过程中,与三只不同的小动物对话,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改种其它的树,最后一棵树也没有种成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做事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刘老师紧紧围绕课文的中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引导、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从而理解童话故事所蕴涵的道理。整个一节课亮点频现,让我受益多多。
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猴子种梨树这一段时,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让他们在读中自己体会猴子种梨树时的心情,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读的情感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说猴子很勤劳,他就有夸奖的语气在里面;有的学生觉得猴子很想吃到梨子,他就会读出着急的语气。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大胆读出自己的感受。本文中有四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樱桃好吃树难栽”,对这几句农谚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
另外,刘老师将所有的对话出示,让学生找出不同之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学生发现三段对话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降低背诵的难度。在记忆课文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填空,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强,自豪感得到满足。
刘老师的课设计精巧细致又不失清新自然。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发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