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果树》评课稿
我有幸聆听了刘晶娟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童话寓言故事,主要写了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的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揭示了做事要有耐心和主见,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刘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首先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教学中,刘老师抛开了内容的简单分析,而是在课上积极地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理解内容、熏陶情感、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请学生当校老师完整的介绍“种”字,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字能力,也锻炼了孩子完整的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过程中,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学生对字的研究也比较深刻,其中刘老师对学生相机引导,使生字的学习更加透彻。其次,刘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注意知识拓展延伸。文中多次引用农谚,在讲解农谚“梨五杏四”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文中分别找出“杏四桃三”“桃三樱二”等农谚。理解“梨五杏四”等农谚对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寓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最后,刘老师在教学中,还运用了连环画,让孩子看图说话,图文结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形象,培养了他们的看图说话能力。
一堂课下来,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有延续性,常规十分到位。我感到学生学得很高兴,不仅学会了很多生字,朗读也有声有色,更加懂得了课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