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燕子》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娟萍

   《燕子》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轻快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语境,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文结合,感知燕子的外形美以及春光美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础上,利用课件上的美图,让学生边看图边细读读课文,最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燕子优美的外形通过品读表达出来。通过由文到画,再由画到文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二、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动态美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同桌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 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 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碰、 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 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三、运用想象,欣赏燕子的静态美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运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表象,这是感悟课文内涵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课文是如何描写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痕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字的教学也是有难度的,在学生赏读这一句后,我问了一句:能不能把这个字改成?孩子们争着说不能,因为几根电线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而痕迹,痕迹是看不太清楚的,电线那么高,燕子是停在高高的电线上的,当然不是,而是用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