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评课稿
《航天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
闵慧媛老师的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导入部分让学生观看各种飞机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2、学习生字新词能抓重点。如“脑袋”的“袋”的读音,“手臂”的“臂”,“智慧”的““慧”的字形,“自由自在”的意思的理解,“究竟”的义项选择。一课时上完的课,本身就内容多,教学任务重,能关注字词,扎实字词教学,可见教者对基础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视,致力于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培养。
3、重视朗读。朗读贯穿课文的始终。这种朗读不是生硬的,闵慧媛老师用“角色替代法”,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教学第一自然段,教师提问:“如果你是飞机,你会怎么想?”引导学生读出飞机的得意。听到航天飞机“一声呼啸”,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普通飞机会怎么想?读出疑惑、好奇之感。“航天飞机本领如此之大,你心里对它怎么样?”读出飞机的敬佩之情。
不过,这篇课文也有待改进之处。首先,没有教出童话的特点,更像是在教说明文。因为这篇课文不只是科普文,还是小品文和童话类型的,要抓住童话的特点,比如:智慧老人这个虚拟人物不必问学生他是谁,问了就破坏了童话故事的神秘性。
其次,可以设计新的语用点。要关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理解句群关系,理解中心句。为什么在航天飞机中智慧老人的回答是分两次的,而不是一口气回答完呢?这些也和语用有关。要让学生清楚,课文的叙述顺序不能随意置换。所以,可以设计这种对话式的写话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