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陈云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于露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也是围绕着6组对话展开,对教材解读较深刻,主要有几下几个优点:
注重学生主体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于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语和评价语机智巧妙,很好的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并且紧扣文中的三个人物、6次对话,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注重学生差异
课堂往往会成为能力较强的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这样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出现思维的惰性,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各有收获。于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问题的设计也具有层次,让学生不会因为觉得困难而不愿思考,例如提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该如何淘到这些学问这类开放性问题,学生的答案也丰富起来,而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从他人的答案中有所收获。另外,在理解叔叔解释地壳变化的一段话中,有些学生一看就懂得了其中的含义,但于老师并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而是提醒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这些在课堂上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细微地关注,令我动容。
注重学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不仅在如何感悟课文,还在于从课文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和词语使用的准确性,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于老师不断地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则时时教育学生细致品味课文中的用词及标点使用的准确,指导朗读,让学生的收获不局限于这一篇课文的学习。
建议:节奏可以更快一些,例如:两次请学生上台指,地壳的那幅图较复杂,学生可能表述不清,那么叫学生上台可以快速、清晰的帮学生理解哪里是地壳,但雨痕和波痕的两幅图,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没有必要让学生上台,时间可以节约出来用于课文内容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