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我们三年级组两位老师承担的教研课,感受颇深。两位老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应该说对教材的解读以及教材结构的处理都有了更深,更全面的把控。这两节课文体意识都比较强,一篇是科学小品文,一篇是科普童话,两位老师在行课的过程中都能有意识的渗透。其次两节课板块都比较清晰,而且层层推进。第三有较强的语用意识,在行课的过程中能注重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下面就于露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学生介绍勘探队员的资料时,尽量不要照本宣科,可以结合生活,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样让全班同学都科普了这样的课外知识。2、文章中的6个问题要进行归纳总结,要聚焦问题本身,把它概括成三点,一是石头书的外形是什么样子?二石头书的内容是什么?3、石头书的作用是什么?这样有了三个问题的聚焦,下面的对话自然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介绍。3、关注“对话体”的文本特点。弄清提示语在不同位置的作用是不同的。4、抓住课堂上生成的资源,顺学而教。例如:学生在回答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时,有个学生说,知道它的意思。老师并没有给他说话的权利,而是打断他,让他听清问题再回答,我认为,课堂应该是灵动开放的,应该把话语权还给学生,顺学而教。

《石头书》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7-12-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燕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