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评课稿
《莫高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性散文,兼有说明文的特点,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向读者分别介绍了莫高窟内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藏有珍贵文物的藏经洞。祝老师执教的课堂精彩纷呈,令人收获颇丰。
一、读出了韵味 莫高窟是艺术宝库,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作者将美跃然于字里行间。老师利用媒体课件,展示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形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示个性鲜明的彩塑图片,读出彩塑的特点: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 抓数字“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结合种类繁多的壁画图读出意境:宏伟瑰丽 抓中心词“明珠”读出赞叹: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 学生在琅琅诵读中,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既是一种享受,更体会到了“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品出了意味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了这一点。例如学习彩塑这一部分内容时,围绕“啧啧赞叹”,教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有什么感受?再如,学习壁画飞天时,徐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的词思考这些动作和什么有关,然后引发学生在观察图片中描述:有的手握竹笛, 。有的 ,遨游天际。有的 , 。再出示四幅图,综合练说。让学生在品味、模仿、创造中丰富情感,丰富表达。学生各抒己见使文本变得多元,课堂充满生机,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