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果》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极富想象力的儿童化语言介绍了灯笼果成熟后的样子、颜色和味道。这是一颗活泼的灯笼果,它“穿”了衣服,“跳”到了“我”的手心里,和“我”如同好朋友一般亲密;这是一颗调皮的灯笼果,它有着“软纱衣”,“藏”在“纱衣后面”的果子显得有些神秘;这是一颗漂亮的灯笼果,纱衣“像野菊展开可爱的花瓣”,而果实“滚圆”“晶莹”“那么圆,那么亮”,就像“一粒黄珍珠”,更像“一粒大玛瑙”;这是一颗味美的灯笼果,它的味道似“一种苹果味儿,一种鸭梨味儿,还有一种葡萄味儿”,让“我”的舌尖“美滋滋”的……
全文以拟人的手法对灯笼果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四处比喻,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让灯笼果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难理解。文章用词准确、精妙,适合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词汇。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课题左上角画的是垂挂于枝头的灯笼果,李老师借助此图,学生能直观地感受灯笼果的样子,看着一颗颗被纱衣包裹着的“小灯笼”,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右下角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手托一个灯笼果,脸上笑开了花。虽为直观的图画,是文本的配图,但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从简单的图画中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灯笼果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上课伊始,李老师便可以以图片导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说话,实现文本语言的积极转化。
随后,在教学中,抓住有特色的词句进行重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