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果》评课稿
本周,我们二年级组的两位青年老师李恬、包红玲执教了研究课,重点谈一下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李老师利用猜谜、实物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围绕学生的质疑“灯笼果是什么样的?味道怎么样?什么时候成熟,长在哪里的?”展开整个教学,板块比较清晰。在行课过程中,字词教学、朗读教学都比较到位。如利用说词组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件”的不同词性,生活中的称呼认识“姑”,摸一摸字典、指一指灯笼果理解“棱角”,当场查字典理解“实”的不同意思,拓展“剥开”什么并理解这个动作。特别是理解“滚圆晶莹”结合学过的课文《河里的月亮》、“珍珠、玛瑙”的图片,逐层深入,由理解形状圆再理解光泽,再将灯笼果、黄珍珠、玛瑙进行对比,引导说出打比方的句子,进行课文朗读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印象更深入、理解更透彻了。李老师班的学生朗读也十分动听,小组合作已经有章法了,特别是识字交流内容十分丰富。如果老师在读完全文后,再带着学生回顾一下课文内容,这样再回归文本,对文脉进行梳理,课堂就更加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