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爱之链》评课
发布时间:2017-09-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蔡玮

今天,观看了徐老师的《爱之链》一课,被徐老师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丰富的人文底蕴感染了,尤其是她重在探究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好好学习。

在《爱之链》的教学中,徐老师始终抓住语文文本,突出语文学习的方法指导,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室引导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反复阅读,最终都能在她的引导下走出疑惑,学到知识。

一开始上课,徐老师就道出了本文的体裁——一篇外国小说,让学生先抓住文本,然后抛出了问题“它写了哪些人哪些事?”,抓住小说记事说理的特点。

接着,徐老师理清了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弄清题目中“链”的来由,这是文中思路的一条线索。围绕这四个问题,学生开始“聊故事”,聊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聊故事的情节、结局以及设巧合的技巧,聊刻画人物的细节,聊环境描写的渲染。这种聊天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它迫使学生思考,加入到探究型学习的行列,从而将教师的个人思想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整个教学始终,老师都极力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突出了短篇小说的特点:处处巧合,扣人心弦。徐老师用简单的言语激发起孩子们探知的欲望,其高明之处可见一斑。

并且在教学中,徐老师对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点到即止,她找出课文最值得讲的内容讲深讲透,以点带面,把相关的片段串联起来,在教学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既能很好地突破重点,又能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徐老师还及时地小结:读书就要细心,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会有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解读词句,你的感受会更深刻。这样的指导方法,不仅教会了学生怎样去读小说,也在细细地渗透写作教学。这让我理解到语文课上不仅要让孩子学会课文内涵,也要让孩子掌握各种文法的基本技能。

当然,徐老师课的精彩之处颇多。“怎样抓住文眼,更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怎样抓住学生发言的亮点评价学生,引领学生,扩展思路?”应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继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