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听了刘老师上的《乡下孩子》一课,感觉受益匪浅。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节节的去读,去讲解,因为这样由老师的讲解、附会代替了学生的思索,会把一首优美的诗歌支离破碎。刘老师是从题目入手引导孩子质疑,整节课由2个主问题贯穿,第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是乡下孩子,会做些什么?第一个问题重在对诗歌内容的体会,让学生放开了去说。第二个问题重在对内容的延伸,为仿写奠基。教学结构非常清晰,文文章到字词,最后回归课文,并能拓展“夸夸他是怎样的孩子?”
本堂课,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谈,学生也能就内容总结出有爱心,善良,勤劳,聪明等词语,主动权就会还给孩子。老师在适当的难点进行点拨就可以,比如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借助音频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生字教学中刘老师十分注意字形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课堂上常常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来鼓励学生识记和巩固识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