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链》评课稿
此次语文大组教研活动,我有幸聆听了六年级张建妹老师的《船长》和徐佩老师的《爱之链》,其中徐佩老师的《爱之链》让我印象深刻,从中受益良多。
首先,徐老师在教学“颠簸”一词时,出示了三个例句,让学生区分“颠簸”一词在地面、水面、空中三种不同情况的运用和词义的变化,充分发挥了词语的语用价值,学生对一个词语的理解能够如此深刻,得益于老师对于资源的预设和捕捉。
其次,在教学人物关系和故事的教学环节中,徐老师先让学生明确故事人物,通过链条式板书构建人物循环关系,再进行两两人物之间的故事勾连,通过提取关键字词简单概括故事情节。在教学第一组人物乔伊和老妇人的故事概括时,起来交流的三位同学给出了不同的资源,生1:乔伊帮老妇人修车。生2:乔伊帮老妇人修车,老妇人给乔伊汇报,乔伊没有接受。生3:乔伊无偿帮老妇人修车,并目送老妇人离开。当出现前两个资源的时候,教师没有急于纠正,给出更为妥当的答案,而是通过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相机捕捉“无偿”一词的资源,更为准确和简洁。教师在这里的资源捕捉和教学推进是非常智慧和无痕的。同时,在后两组人物关系及故事的概括上,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体现了“教结构-用结构”的意识。
徐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捕捉课堂资源,体现了老师的课堂教学机智,值得我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