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我有幸听到了张建妹老师执教《船长》一课。课堂上,张老师精彩的课堂效果,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沉船的过程的惊心动魄,对船长自我牺牲的精神肃然起敬,经历了一种人格和精神的洗礼。这堂课,值得我回味学习的地方有很多,现在来谈下我的两点感受。
1、张老师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说对船长角色的认识,由此和课文中的船长进行联系,比较自然。学生刚接触小小说,认识到小说取材于生活很重要。其中,张老师通过问答,让学生了解船长,见习水手等职责所在,为船长有力地指挥,除了说话,却“什么也不去做”做了解释。
2、张老师对于朗读指导很到位和细腻。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描述了当时撞船时的惊险可怕,教学时,老师没有刻意地说该怎么读,而是通过语言的渲染和描述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这是一组惊心动魄的画面,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在朗读不到位时,老师又及时地评价指导:轮船撞过来了吗?我觉得还不足以造成灾难。响声大吗?口子还不够大。再如读船长的话时,指导学生读出吼的感觉。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问:你觉得他吼得怎么样?“吼”要有震撼力。在一次次追问和范读中,学生不仅领会了该怎么读,而且领会了文本的语言之精妙和船长的精神之伟大。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主动阅读、主动体验和主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