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评课
发布时间:2017-09-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邹佳雾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教材第九册语文第二课,这篇课文安排于《师恩难忘》之后,第三课是《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而单元后面安排的第一次习作与老师相关,九月的主题自然离不开老师,而练习中口语交际的安排就是《学会请教》。在单元中这篇课文的位置显得比较特别,有一定的传承意义。而演讲的特殊形式,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这样的课文在教学中应该有怎样的一些突破,听了韩老师的课后,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文本解读的细致与清晰 老师对于文本的解读是非常细致的,细到毛发。由陶行知相关资料,演讲的相关要求,文本内容的层次……显然是做了一定准备的。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做”为主线,安排了对文本的阅读过程。然而对文本解读光有细致恰恰是不够的,而且过分细致容易让我们进得去却出不来。身在山中却不能观全貌。其实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演讲”,这是一个表达的特殊形式。陶校长为什么要做这次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演讲的语言表达有怎样的技巧。这些就是这个文本所蕴含的特点。

二、本节课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扶放递进的。第一问精细讲解,由段落感知,层次分析,修辞运用到词句的理解。第二问半扶半放,第三、四问直接由学生自学然后汇报。这样的指导思维体现出层次性。然后在整体感受不同的问所运用的不同技巧:作比较、打比方、举实例、作诠释。。

三、在教学中体现了第三学段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了解陶行知的名言和对陶行知的评价,为学习课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