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品“园中事”,悟“童年趣”
发布时间:2017-05-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飞

课堂实录:

一、梳理“园中事”

师:浏览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件事?用结构相同的两字词语概括。

生:溜地、铲地、浇菜……

二、品味“园中趣”

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在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圈圈画画,做批注。(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

生自读。时巡视后交流:

1:抓住动词“跟”“踢飞”

师:引导关注“瞎闹”,体会作者的感受。

2:除了关注动作之外,还关注到了“不是……而是……”

师:引导关注“乱勾”,三个“又”体会作者的感受。

3:抓住动作、关联词之外,还关注了“!!”

师:引导关注“乱闹”,体会作者的感受。

出示:《呼兰河传》中关于萧红的童年介绍,体会她的简单的快乐。

学生齐读“园中事”,关注表达的情感以及表达的方式。

 

评价:体会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萧红当时的年龄是四岁,只有以四五岁孩子的心灵去体察世界,才会体会那颗充满神秘的童心,才会与作者快乐共享,所以在学习三至十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很长,如何长文短教,我认为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