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小松树和大松树》
我们一语组的最后一次研讨课是顾艳燕老师和朱雪莲老师承担。《小松树和大松树》这课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值得学习的是一、过渡自然,识字目标清晰。本课中的7个生字,教师能基于文本,巧妙设计,随文与集中相结合,既不破坏阅读情景,又让识字有趣扎实。二字词句有机勾连.如开篇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比观察后,老师采用对对子的方式,由字到词再到句子的练习,无痕呈现。如:小松树矮---小松树又矮又细---小松树又矮又细,枝叶稀少---大松树高--大松树又高于粗--大松树又高于粗,枝叶茂盛--三、板块推进,方法适切。在朗读中识字,在识字中自然推进到朗读表达的训练,过程中,老师把握节奏,或追问,或等待,引导学生互动,时时关注孩子基本素养的训练,非常扎实有效。
课堂上,顾老师还认真地准备了大松树、小松树的图片等多种教学道具,努力让学生直接去感受大松树和小松树对话现场的情境,,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进行碰撞、交融,学生入情入境,活跃而投入,让学生自然地学,自然地去记,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学到了很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