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6月评课
发布时间:2017-06-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邹佳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老师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来渲染课堂,而是那一系列的巧妙的课堂设计,既让学生开拓了视野又让学生得到了语言的训练。在这堂课中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一 ,张扬个性,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这一理念显得尤为突出. 非常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引导学生紧扣"蓬蓬勃勃"一词从文本中来感受樟树的外形之美.为了进一步突出樟树的顽强生命力,抓住"无论 ……总是…… "这一句式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一年四季,樟树经受了怎样的磨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樟树生命力如此地顽强。

二、条理清晰,语言文字学习扎实有效

整篇文章教学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老师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时空;比如: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写樟树的三个方面:枝干、树叶、生命力,让学生一下子抓住了“粗壮”、“伸得远远的”“稠密”“四季常青” "无论 ……总是…… "等关键词句来品读樟树的蓬蓬勃勃。再如:第五自然段:直奔重点句:本身有香气,还能永久保持.为什么还要写石榴, 让学生紧抓"本身","即使……仍然……","只要……就……"来感悟樟树与生俱来的可贵香气

三,人树联系,借物喻人.

课文的难点是让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在学生理解了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后,没有直接让学生把宋庆龄与樟树作比较,而是先对宋庆龄的情况作了资料补充,在学生对宋庆龄的精神品质有了了解之后,再通过引导把樟树的可贵与宋庆龄的高贵自然地联系起来,不露声色,悄然无声,让学生在幽幽的树香里,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这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