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中的一篇识字课文。听了以后感触颇多,在此写下几点:
一、老师很会调动情绪,使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顾老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特别是她的教学方法,可是初次见面顾老师在整堂课中却表现出和学生就像是的老朋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上完了整堂课,就连旁听的老师也非常投入,原因就是顾老师引导有方,才使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顾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始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调动学生的情趣。然后引入蝈蝈叫声,让学生听一听,接着出示蚂蚁图片,提出:“它们碰在一起会有什么故事呢?”设置疑问后,使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的内容,随后进入阅读,整个导入简洁明快。
这时的学生情绪被调动后,老师还不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强调初读课文的要领,这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顾老师充分抓住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和制高点,引导学生第二次读课文,“你愿意和谁交朋友,为什么?”问题设计非常明确,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喜欢蚂蚁,理由也很充分。
二、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融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好文章。我们可挖掘课文中含义深刻、蕴意丰富的地方,让学生想象说话。如:顾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时问道:“说说蚂蚁在夏天干什么?”,然后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句子,可是顾老师不是嘎然而止,而是随即又问道:“蚂蚁还会怎么搬粮食?”,让学生们继续练习,自然学生们也情绪高涨。借助这些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对蚂蚁勤劳的认识,又练习了说话,还可在课堂上形成一个激发想象、拓展思维的高潮,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多得。随着阅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顾老师积的极引导,使学生发散思维,既积累了语言文字,又深化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