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评课稿
本次研讨课由我们一年级组的年轻老师承担,顾燕艳老师执教的《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堂创设的情境符合文本,富有情趣性,通过贴图寻找小松树、大松树的位置,给两幅图配音,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比较两棵松树的不同,老师及时板书出三对反义词“矮——高”“细——粗”“稀少——茂密”,和孩子们一起对对子,并引导孩子进行说话练习“小松树矮(细、稀少),大松树高(粗、茂密)”,并进行递进训练“小松树又矮又细,枝叶稀少,大松树又高又粗,枝叶茂密”,学生的语言表达有所提升;老师关注了生字的教学侧重点,如动作学习“托、摸”感受偏旁的意义;引导孩子关注语气词、标点,进行朗读练习,并拓展语气词“呀、啊、吗、吧”,初步了解在句子中的作用;找出文中人物,学习“大山爷爷、风伯伯、孩子”,并排排顺序,相机教学理解“伯、孩”,如果能够将招呼歌引入,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