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是萧红的作品,全文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童年的自由与快乐。文章辞藻朴实到“咸菜就着窝窝头”般的简单,但,恰恰是口头的大白话,把幼儿心中的畅快淋漓地再现出来,使人读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欢笑就在耳边。
徐珮老师的教学风格如同萧红的笔风一样,简洁而凝练,朴实而风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
一、享受自由
徐珮老师抓住了文章的灵魂“自由”一词构筑执教理念。让学生读中体会园子中的趣闻趣事,让学生感受祖父的包容与疼爱,从而找到令萧红自由的真正的原因;徐老师破题的着眼点放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先从园子中的动植物说起,通过朗读了解到园子带给诸如“黄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转折到,人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也同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景与情交叉在一起,物与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个专属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开心的、美丽的、充满童话情节的。
徐老师努力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层推进,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学生将体现“自由玩闹”的段落读到哪,课堂就推进到哪,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行进”。可以先读这一段,也可以先读那一段,还可以前后轮流转换着读,一切的一切,看似混乱,却乱中有序,章法遒劲。
二、读悟品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自由”“快乐”,如何让学生体会呢?徐老师抓住“这些场景中你觉得哪一场景写得最有趣”这根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交流互动和形式多样的朗读、表演,并出示作者萧红的人物介绍和她的著作《呼兰河传》中的片段,让学生在快乐的语言文字和丰厚的资料补充中感受到萧红童年的自由与快乐,品味祖父对萧红的宠溺与爱,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整个课堂成了一个“自由快乐”的课堂。
虽然徐老师没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但是一个小练笔“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却不偏不倚地替学生习作引路。表达与阅读理解应该是融为一体的,阅读课应该有表达,光说不练的课堂是不行的,哪怕写一个词,写一个字。在这堂课中,学生就有了用笔去思维表达的时间,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得到全面而持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