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5月案例评议《小松鼠和大松树》
发布时间:2017-05-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戴方方

听了顾老师执教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感觉教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丛老师的课活泼生动,童趣昂然;写字习惯,语言训练做得非常好;想象练习非常好。  教学将“读”的练习贯穿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排一排等活动环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根据我个人的学习感受,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 教学理念全面落实,融会贯通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这节课,顾老师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很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她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把一年级的孩子当作不懂事的孩子,没有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说话,代替学生的想像。而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自己为主导。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读书的激情,利用多种形式,内化文本的语言,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训练扎实,达成度高 丛老师的这一课,教学目标设计得很恰当有一定的坡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具体表现在:1、认真地准备了大松树、小松树的图片。她让小朋友们“为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家”,努力让学生直接去感知大松树和小松树的位置关系,“小松树住在山顶上,大松树住在山脚下。”。几句简单的对话很快孩子们就被带入了老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去了。2、能抓住重点,安排详略得当。能以朗读为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学习课文中去识字。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让学生读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努力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其中的哲理。例如,“喂”字的解读——小松树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一个“喂”传神的刻画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嘴脸。紧扣“喂”字,激活学生经验,加深体验,进而提高感情朗读的指导效率。再让孩子说一说你觉得小松树是怎样一棵松树?让学生体会小松树对大松树的傲慢无理。 之后紧扣“多高”“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等词,让学生读后想象,此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成为了一棵棵小松树。 


从整堂课教学环节来看,顾老师把握住了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师的课堂语言基本无拖泥带水现象,与学生交流语气平和,体态语言丰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