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了封霞仙执教的《广玉兰》第一课时之后,很有感触。本课中,封老师对文本解读准确到位,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封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深挖难点,精教重点,将课堂之美尽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感受语言魅力,习得语言表达。特别分享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广玉兰》第二小节教学片断:
1、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思:作者是从哪两方面写广玉兰花朵的洁净高雅?
2、引导交流:
(1)关注“洁净高雅”
(2)关注“生命力”
(3)过渡:作者无论是描写广玉兰的颜色还是质感,都不简单,还有一句话。(出示标红)小声地读一读,除了广玉兰的洁净高雅之外,你还读出了什么呢?
3、小结:广玉兰的花朵是对洁净高雅的一种超越,它比纯洁更多了一份生机,比玉琢冰雕更多了一份生命的气息。
4、那作者用怎么样的句式来把广玉兰的内涵表达出来的呢?
(1)出示文中句子,标红。
(2)出示句子:广玉兰的花朵白中透绿,看上去像玉琢冰雕似的,但又让人感觉柔韧而有弹性。
(3)对比读,你喜欢哪一种表达,为什么?
5、小结出示老舍文字。
6、仿写。
评价:
“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要在把握文本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领悟其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就是说,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小学阅读教学,既要求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人文精神)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更要求教师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发这个“道”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超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
这个教学片断,封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完整地读写结合的过程——“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抠词抠句(语言表达)→实践,迁移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很明显,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得“意”(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得“文”(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只要读写结合的“点”选择得好,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文意兼得”多重教学目标。
因为扎实训练了,所以在表达生活中的片段时,学生语言精准,表达有序,效果很好。封老师的课堂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让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