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教学时紧扣华山的“高”,以读为主,辅以简笔画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才华。
整篇文章的中心句可以说是围绕“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来写的,因此,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朱老师主要抓住了这句话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朱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华山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说:“华山很高。”于是,我抓住这个中心,追问:“你从哪里看出华山很高?”根据学生的回答来逐个体会文中的句子。对于每一句话的教学,我都是通过体会字词,观察图片,指导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的。其中,朱老师老师还利用了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如讲到华山很高时,朱老师就相机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高山;讲到“远远近近的山”时,朱老师就在黑板上请学生贴上远远近近的山,体会山的“多”,并与华山形成对比,体会华山的高;讲到“太阳显得那么近”和“朵朵白云”时,就相应的请学生贴上太阳和白云,帮助学生体会太阳的“近”和白云的“多”以及它们所在的位置,通过问题“为什么太阳会变得近,白云会到身边?”来理解华山的高。接着,朱老师又问学生,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华山很高呢?学生们都能说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的爬上山顶。为什么会爬的这么艰难呢,通过介绍华山,学生理解很好。在理解完每一句话时,朱老师都会回到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让学生知道这几句话都是描写了华山的高。最后我又通过引读,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啊!华山真高啊;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啊!华山真高啊!他们沿着山路艰难的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啊!通过引读,再次让学生感受华山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