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3月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7-03-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顾英

        李老师《三个小伙伴》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李老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二、教学方法得当

        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具体体现在:

      1、以激趣。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物趣,采用了直观教学,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教学,效果很不错,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以激趣。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能够注重范读,一年级的孩子普遍存在着顿读和指读的现象,老师多示范有助于降低朗读的难度。她们还注意树立学生榜样,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这样的课堂阅读气氛更浓。效果也更好。

      总之这次听课,受益良多,需要学习的也很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