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月亮湾的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考的。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化。因此,在设计时,我们要创设了特定情境,假设带同学们去一个同学的家乡去玩,想想自己就是月亮湾的村民,想一句怎样的话夸夸自己的家乡。学生自豪感油然而生,然后看着画听老师朗读,在音乐中初步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再读课文的时候,用活动再现情境,用双层火车两人一人读一一人指的方式,读通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眼看 、动耳听、动口说,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更加生动。
2、读中感悟,让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反复读,小组交流,通过“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感受河水的美丽和小鱼的快乐,通过“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感受月亮湾的诗情画意,体味语言文字的美。
但是教材中还有一个重要目标没有设计到位合理。
就是本课第2、3自然段描写景色的顺序,我想可以请学生将老师设计的词卡到黑板上随意粘贴起来,再到课文中去找找这样粘贴合理不合理,相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会重新排列出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学生还要感谢顾老师和陈老师在前期备课上给予的无私指导和帮助,在正式上课前,还一直修改教案稿,我觉得这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课堂开放性不足,没有让学生充分自由体会农村的生机勃勃和秀丽风光,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