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唐飘飘老师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和曹俊老师的《春联》,下面从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准确,生生互动是否进入常规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练习设计的引进和文本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相匹配。在整理春联的环节中出示打乱顺序的上下联,让学生整理,学生就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春联的特点。从字数、对仗、手法、声律几方面去考虑选择、整理,选用一个春联来说说特点。一个学生没有说出,另外三个学生补充,最后又有一个学生又补充说了为什么它不能和其它下联相搭配,体现了生生互动很有质量。在对对子环节中教师设计很有层次。先对词语,再对句子。体悟“润”字。学生对出后推敲关键字词。
2、教学方法选择采用朗读感悟。课前诵读声律启蒙,符合本文文本特点,对春联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文章做好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春联,符合教学目标。一读通读顺,二读,领会意思,体会春联的各种各样,三读抓关键词、抓手法,从而感悟形式音律之美,再加上教师设计的ppt古色古香,再加学生的想象,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在巩固运用的环节中,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意思的练习,理春联、对对子、根据上联写下联,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从字到词到句进行了合理迁移,学生们学到了一些使用对联中文字的技巧和方法,学生自主创造,增加了学生的成功感。
建议:在研究对仗的学习活动中,建议教师让学生讨论,用文中的春联谈谈有什么发现。教师在这里放的还不够。在一个学生说出对仗的特点之后,应该将“对仗”这种方法学习透彻,可以引进小组讨论,再把前文中学的那些对联都拿出来,再去讨论、研究。在唐老师的课上也有这个问题,比如多音字“重”,可以渗透多音字据意辨音的学习方法,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思,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写一写。“不动笔墨不读书”,然而在这两节课上学生都没有动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