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听了袁明明老师这一课的教学,非常有启发。袁教师的课堂以情动人,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变得丰富、细腻起来,情感体验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一、趣中品情。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出示惟妙惟肖的窗花,学生一下子进入那剪纸的情境中。在接下来教学“祖孙情浓”一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相继出示“A、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B、一头老牛和一只小兔子在地上啃食青草。C、: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乱跳着远去的小兔子。”等剪纸画面,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由剪纸联想到生活中的画面,从而引导孩子们体会剪纸艺术的趣味和神奇,并从中领悟到祖孙之间浓浓的情意。
学生徜徉于画面和文字之中,感受到姥姥和“我”的浓浓的祖孙情意,他们的知识、能力、精神同时得到了提升,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完美的结合。
二、想象中悟情。
袁老师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作者也有姥姥那样的剪纸技艺,会剪一幅怎样的剪纸回给姥姥呢?”,给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并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们纷纷积极地思维,有的构想出了老牛和兔子共同嬉戏图,有的想到了兔子帮老牛遮挡风雨的图,有的想到了兔子给老牛送去了很多青草等等,这些个性化的回答包含了孩子们许多善良而美好的梦想。此时的学生,心境和梦境也随作者而飞扬,深深的思念之情也随作者在心中流荡。
像这样开放式的想象说话训练体现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这一教学理念,孩子们在自由想象编造的美好画面中一点一滴的体会“老牛”和“小兔”的脉脉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