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师:这些剪纸虽不同,表达的情感都是一样的。文章通篇没有写一个爱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文章中有一个字,最能表达?找一找。
生:拴
师:这爱就饱含在姥姥和我的对话中。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分角色读指导读
师:你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没有?自己好好读读这句话。
生自读
师:谁能把这段话完整的读一读。
生读
师:姥姥拴住了吗?
拴住了我那贪玩的童心。
师:小学、中学、大学、我越走越远,姥姥还是不断地给我们寄来剪纸,谁来读读这段话“一只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
师: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那个地方让你感动了呢?
生:“出神了”……
生:定定地,看出姥姥非常地想我
生:开阔的草地,我们虽然离得很远了,但我们的心还是在一起……
师:如果给这幅画起个名字的话,你给他起个什么名字?
生:期盼
生:老牛盼兔
师:再简洁一点的话就是——
生:盼
生:期待
师:期待是最真诚的爱,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再读读这段话。
师:此时此刻,或许最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的感情,就让我们用朗读使姥姥与我们的心走的更近吧?
师:那定定站着的就是姥姥,那奔跑着的小兔不就是我吗?这不正是当年我远行时村头送别的情境吗?读——
生读
师:……姥姥希望我留在他身边,但为了我生活的更好……让我们一起再读——
师:此时所有的思念,都化作千言万语,你最想对姥姥说些什么呢?拿出纸,写写你最想对姥姥说的一句话或一段话。
生写
师:谁来说说。
生:忘不了你剪出的栩栩如生的剪纸,忘不了……忘不了……
师:你用一组排比写出了你对姥姥的……
生:姥姥你对我的牵挂我收到了……
生:我想念你那剪纸,那刷刷的剪纸声,但我……
……
师:我多么希望我还做那快乐的小兔子,你还是那只老牛啊,读一篇文章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怎样读,我们的心都要和作者相通起来,读,
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回忆……
我思念姥姥,姥姥也牵挂着我,
师:一起背背这段话
……
评课稿:
《姥姥的剪纸》一课,张建妹老师把重点和难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学课文前,通过学生回忆自己跟姥姥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质疑问答,以学定教。如此一来,带着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走进课文。本文并不是单纯写姥姥的剪纸,而是透过写剪纸来诠释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结合关键词句谈体会,感受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感受那么多人喜欢姥姥的剪纸,称赞姥姥的剪纸,作者当时内心的自豪与骄傲,体会姥姥剪纸为什么那么“神”。然后在作者“刁难”姥姥的那一部分,张老师出示了“喜鹊登枝”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剪纸的细微处,由此联想到姥姥的手艺之精巧。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考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更加佩服。
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张老师围绕剪纸,让学生把7-12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牛兔图”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为剪纸起名字,用自己的话说说剪纸的内容。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并进行换位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如果自己就是姥姥,也要剪纸,还会剪什么内容的牛兔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明白到,无论怎么剪,无论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么改变——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这样顺其自然,学生就会明白牛代表什么,兔代表什么,这牛兔图的剪纸代表的是作者和姥姥生活场景的再现。
最后一幅剪纸,通过抓词语“定定地”、“出神地”,感受姥姥内心又是希望朝夕相处的孙儿能留在身旁,又想让孙儿去更广阔的田地发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犊情深,对儿孙们是如此的牵挂深深打动了作者,也使读者的内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澜,所以最后一部分配乐朗读,很多孩子有感而发,甚至有的眼含泪花。张老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