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伊始,我开门见山,借由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让人们最情有独钟的是黄山奇松,进而让学生就这四个字说说黄山上的松树最大的特点是:奇。接着顺势引出 “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提炼出这一关键问题,就能很好的让学生去抓住字、词、句感悟黄山松的神奇秀美,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我先直接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他们潇洒、挺拔的身影。”这句话,指导学生体会生长环境的险,并通过知识的补充进步一体会黄山上的松树第一奇奇在生长环境,并板书:环境奇。
在这一扶的基础上,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黄山上的松树还奇在哪?并也仿照板书列个小标题。学生通过自读第二三自然段,较容易就概括出是:姿态奇。在此基础上我顺势让他们去体会姿态奇的哪,作者是如何来写姿态的奇的。在这两个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不单单从文章的内容上体会到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姿态的奇,感悟到他们的热气好客,生命力顽强。还从修辞手法上了解到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让松树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语文教学要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因此教学中贯穿以读促悟的方式,比如讲到“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郁郁苍苍”来感受奇松顽强不屈的精神,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迎客松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再来让学生读,学生就能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
当然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十分重要,所以我始终在读中贯穿写法的指导。如通过分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第2、3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来写。通过朗读的比较,让学生观察出全文写松树时有详有略展开的。
反思本节课,存在着以下不足:一、在教学过程中,朗读的指导还要再下力度;二、在评析课文细节方面,还要有待于提高;三、我的课堂语言还需要磨练,课堂上的过渡语、评价语言要更加及时到位。四、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到最后快下课时就有点急,有点赶,对学生细小的问题未给予及时的纠正,需要今后学着如何灵活沉稳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