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评 课 稿
时间 | 11.15 | 执教者 | 胡含 | 班级 | 三(12) |
上课内容 | 认识几分之一 | 上课时间 | 13:00-13:40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5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5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10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10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8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10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8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96 | ||
评议人 | 谢艳娜 | ||||
评课主题:深度剖析教材
| 【评课观点】 概念阐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案例回放】 师:(出示课件)为了公平起见,怎样分这些苹果? 生1:每人分两个 生2:平均分 师:拿着一块蛋糕可以怎么分呢? 生:平均分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几分之一。 …… 【个人思考】 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开头,自然是奠定整个单元的基调,为后面所学的内容做好铺垫,所以本节课主要的内容就是详细的去讲解什么叫做分数,为什么会产生分数,分数是如何表示,分子和分母主要表示的是什么,在我们常见的图形中怎么去表示出来,这些问题便是本节课的主要目的,自然快不得。几种图形的选取也必须具有代表性,把“平均分”这三个字的重要性阐释清楚,正面反面都可以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理解说明,并结合自己动手图一图画一画的方法加深印象,最后自然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才能融会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