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人有两个宝》11月案例评议
发布时间:2016-1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戴方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韵文之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唐老师注意在课堂中采用同桌两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学生已会读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课文能读通后,请他读给小组内的小伙伴听,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帮他指出读得不对的地方,并帮他改正。

  在《人有两个宝》这一课的教学中,唐老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 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运用《女娲造人》故事导入到人之后,揭示课题后,唐老师围绕课题提问学生文中的“宝”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人到底有哪两个宝贝呢?”吸引学生进入文本寻找答案,学生读了第一句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双手和大脑,一下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很是兴奋,学习热情高涨。于是我趁热打铁,层层推进“为什么说它们是宝贝呢?”、“我们怎样用这两个宝贝呢?”学生有了前一问的经验,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认真地自读课文。

   在教学中,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的双手会??”、“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自己曾经创造了什么新东西?”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生字“人、个、大”时,可以让小朋友们讨论这三个字中的“人”在写时有什么变化,虽然有些小朋友思考意识不强,而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我想这也很正常,以后只要练习得多了,他们也就会越来越默契,这样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