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读书有感
发布时间:2018-08-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金枝

读《40岁,开始学做教育》有感 

拿到《40岁,开始学做教育》,说实话,心里有点忐忑,这对于一个刚刚才踏上教学之路,甚至还有诸多需要学习的我来说阅读这本书是不是有点太早?然而看到简介之后,我还是决定怀着一颗学习甚至有点惶恐的心情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

这是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出版的又一本书,作者以谦逊的态度和平易的语言对教育、学校、教师进行了思考和探究,通过这本书,更看到了作者的勤奋与执着。其实,《40岁,开始学做教育》是万玮作为一个40岁的中年教师对自己提出的深刻命题。正如万校长所说,作为教师,到了40岁,我们是已颓然老去不复当年的青春年华,还是谙熟教育的技艺提升到平静了然的层次,对教育来说,我们仍是新手还是已成匠人,这个命题值得所有教师思考。

整本书分为六辑,分别是学校是什么地方;教育的不同;禅意班主任;学校教育的核心;认识自己和教师的影响力。前后加上自序和后记,便也完成了这本著作。以下是几点小小感悟。

一、认识自己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地探索新的疆域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认识了一些新的事物,对一些事情有了新的看法,自己也从中得到了成长。

正如万校长所述,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受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但几乎所有的教育,大都聚焦在引导人们如何探索外部世界这一方向上,如何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方面的教育关注的不够,力道明显不足。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成人自身平时缺乏内省、很少从“认知自己”这一领域获益有关。

认识自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万玮在本书的序言中,从认识自己的梦想、认识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无知、认识幸福的本源、认识世界的简单几个方面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路,值得大家去体验和感悟。

就教师的工作来看,善于从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揭示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也是认知自己、并以此来完善自己的一条重要路径。举例来说,每个教师所教的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成绩优秀,一些学生成绩一般;有的乖巧听话,有的调皮捣蛋。过了一二十年之后再来看这些学生,你会发现,有些成绩很优秀的学生毕业之后基本上就杳无音讯了,那些在校期间总是被批评的学生倒是经常来看看老师;一些学业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业绩平平,而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则往往会在某个领域有高人一筹的成就。教师的人格魅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们在抱怨学生不听话的同时,也要多从自身进行反省。

当你有了这样的认识的时候,你就会更加用心地去思考教育、思考教师工作的意义。是仅仅着眼于当下的“成绩”随波逐流,还是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扎实的基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否统一……这样不断思考、不断追问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

二、把握当下做任何事情,不仅要善于谋事,更要善于谋势。今天的教育,有哪些重要的特点,是我们一定要思考清楚的,在此基础上顺势而为,就容易事半功倍,就容易达成目标。

把握当下,就是要认清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以积极的心态来发展自己,时刻准备着接受教育的新挑战。万玮在本书中指出,教师的发展面临三大敌人:一是安逸。说实在话,当下教师的待遇确实不高,一个教师不吃不喝将自己一年的工资节省下来,最多也只能购买一个多平方的住房。按照当下的房价,如果没有父母长辈的接济,全靠教师自己打拼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做教师?其中一个理由可能就与安逸有关。选择了安逸,就会自动回避所面临的形势,并放弃追求,这样的教师不仅自己很难有大的发展,也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阻滞。教师的言传身教,往往都体现着自身的价值判断,教师会将自己的这种观念在不经意之间传递给学生。二是经验。做了一段时间的教师,有了一定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也就形成了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习惯。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事情,在遇到相类似的情境,在重新担任一个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时,能够利用这些经验和习惯来处置,可以让自己的负担减轻不少。在教育环境比较平稳发展的时期,这样的经验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教育形势完全不同,学生、教学内容、教育环境、改革的要求不断地在发生变化,过去积累的经验在当下的环境里可能完全行不通。教师如果固守经验,就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三是优秀。学校将各种资源投入到少数几个人的身上,给他们搭建各种平台,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影响力,并最终帮助他们成为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如果失去继续奋斗的信心、失去革新自我的勇气,就有可能成为教育改革道路上的拦路人。 

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善于谋势,把握当下,以适应这巨变的世界对教育的要求,不能越教越机械,越教越狭隘,越教越封闭。

三、探索未来教在今天,想到明天。教育的未来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进行认真的描绘。我们自己描绘清楚了,才能带着孩子们向着这美好的未来迈进。

万玮在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应当致力于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必需的工具和材料,学生甚至可以自行开发课程,自己确定课程形态,在此过程中分享、合作、竞争、试错。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可以守在旁边,不断完善这个系统,并且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加以指导,在困难克服后,安静地退到一边,继续从容地观察、记录、弥补。”我很赞同他对未来学校的描述,也非常希望在平和学校能够实现这样的教育转型。

在未来的学校里,像如今这样整齐划一的教室可能会越来越少,在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集聚几十个人学习同样内容的境况也会逐渐减少,但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契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很方便地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未来的学校里,教师的作用会更加重要。这种作用不是体现在传授知识上,而是体现在深度的沟通和交流方面。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学生进行非常细致的、触及心灵的沟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面向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从现在开始就要抓紧时间学习,让自己成为学习者,成为学生的榜样。就连一名资深教育学者都说出40岁才开始学做教育,更何况是作为一个刚刚开始教学之路的新老师,我知道自己要学的太多。说实话,读这本书是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觉得自己太微不足道,要想在教学之路越走越远,我要时刻谨记万玮校长的话语,要时刻学习更多教育教学知识,要不断认识自己,把握当下,探索未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