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让教育回归本真 --我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02-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戴方方

 

让教育回归本真

戴方方

欢欢喜喜,开开心心,人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农历春节的到来,不管你是在天南还是海北,都要回到自己最初生长的那个地方,我们把他称之为“家”。像是一切回到原点一样,每一年都要回到原来的那个地方再从那里出发,去开创更好的生活。那么教育的“家”在哪里呢?这么多年了,有一个叫作“教育”的孩子一直漂泊在外,难以回“家”。无论是什么原因,今年我们想要带它回家看看。
    我们每个人回到家,就是为了来到疼爱自己的父母身边,体会一下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幸福快乐。所以“教育”这个孩子最需要的是我们把他当成一个小小的人,真正的人去对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提现人的主体性。
    人本主义教育是什么,是教育的“正常化”,我们用一个正常的思维去看待的话,那就是学校像学校,校长像校长,老师像老师,学校做学校该做的事,校长做校长该做的事,老师做老师该做的事。

首先说点老师的心里话——

小学低年级田老师说:“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这么多内容呢,写字为什么要写成书法家的样子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是只要会和同学们说说完整的话,把认识的字工整的写在本子上就可以了吗?”田老师坦言自己小时候没有大人每天回家教着读这边课外书那本课外书,我们只会把课本从头到尾,从尾到头读得滚瓜烂熟,后来就自然明天有些话的意思了;我们小时候也没有老师要求我们把横写成顿平顿回,捺写到一波三折,竖写写在竖中线的的第几个点到第几个点之间,我现在却很喜欢写中国的汉字,把没事在家练字当做一种休闲。作为一个一年级的老师回家后我感觉一天下来只觉课上的不停,嗓子沙哑,小腿发酸,作业批不完。

然后说点孩子的心里话——

我班上一个姓张的孩子,临近期末大家都在奋战背书抄写练习试卷时,有几天孩子上学总是面露难色,迟迟不愿踏进校门,要知道以前他总是最早到校的几个小朋友之一,一天早上他对我说:“老师,学校里学的太难了,我不想来上学了”,确实这个孩子但就学习方面是吃力的,一年级刚开始,拼音已经学完还不太认识几个字母,回家后家长没有给孩子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一天天累积下来,拼音几乎完全不能拼读。后半学期的识字阅读教学对他来说有可能每天都像听天书一样,有些字读着读着就会了,好些字却写了好几遍了还是没有记住,每次测试都在刚好合格的边缘徘徊,老师看着着急,却也害怕过多的压力让他再生回避退堂的念头,于是小心翼翼保护着孩子在学校的那点美好。下课时,我也会多看几眼这个孩子的表现,只见没了拼音汉字的萦绕,孩子玩的很单纯天真,与小伙伴嬉戏打闹乐在其中,我想大概是个还没脱了孩子气的小朋友吧。这样未脱稚气的小朋友我们班还有几个,比如昊昊,达达,轩轩,辰辰……我想其他班级,其他城市,想必也有很多。

最后还要说点家长的心里话——

我的孩子总是不听我们的话;有时候他作业能学到晚上十点钟;好多事情我都跟他讲过了,他就是听不进去;我一忙起工作就没时间管到孩子了;家里我一发火的时候就想打他;老师,你说怎么办你?

其实我想说的是——

儿童快乐的真谛其实是十分简单、自然的:温暖的家庭、知心朋友,加上必要的游戏,户外活动,健康、充是的睡眠。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给予孩子这样的快乐了吗?
    古希腊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己。”今天,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教育的真谛,就是每个人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打造成统一规格的人才。当我们说每个人都能成才、做最好的自己时,它的教育学的前提就是人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最喜爱、最能发挥自己所长的事,才能够学好、做好。

正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我们老师就是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们的孩子就是要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个灵魂。”非常优美,非常诗意。他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开悟,一种得道……所谓启蒙,就是把一个人从蒙昧的状态,带入一个理性的状态、理智的状态,使他成为一个社会人,培育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的精神高度;而不是通过许多无用的知识灌输使人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变得消沉,变得缺乏人性。这些都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一些比较典型的特征。
其实还要恢复我们教育的人文性。我们太强调它的公益性和工具性。而在中国人文性本是我们的一个教育传统中国的儒家教育、孔孟之道,就是以人文教化为核心价值。同样,我们的现代教育也是强调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样一个理想在今天还是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