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清淡与忧患”。记录着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一位慈母对女儿的疼爱;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一位领导对下属的期待;一位智者对朋友的友爱。“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她借《小红花的背后》一文,告知教师们在教学中应慎重的使用小红花,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得“小心轻放”;她又借《生命因感恩而美丽》一文,告知读者:生命给了每个人微笑,我们也应回报生命以满怀感激……
让我有所反思的,深受启发的是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窦玫瑰教我们大家如何做一个心态阳光的老师,如何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老师,如何做一个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老师。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你、我、他,也许都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蒲公英、勿忘我、茉莉,甚至只是阳光下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但是,我要说,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那么,不管什么花,什么草,我们也一样可以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于人间。
认真品味《玫瑰与教育》这部精神大餐,你的内心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动:你会驻足思量自己走过的路,你会反思自己以前的无知和不足,你会重新审视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路,你会找到自己前行的航标,你会对教育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读完这本书,再次使我深深感受到:人必须始终有一种动力,使自己从懒洋洋的状态中走出来,并常常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状态,这样惰性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动力来自于哪里?窦老师告诉我,这种动力来自于对某件事的期望、信念、态度、行为!千帆竞争,百舸争流,对于教师而言,这份动力更来自于内心的一种责任,来自于对学生的爱,来自于对职业的幸福感,来自于对人生的永恒追求。
最后附上扉页上我最喜爱的一句话——“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地努力回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