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0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丽倩

 

《让学生学会阅读》这本书是儿童阅读推广人、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的又一力作。在这本书中,蒋老师将自己多年做群文阅读的经验全部呈现出来。书中记录了他和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的故事。什么是群文阅读?优质的群文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文体如何做群文阅读?通过群文阅读可以学什么?……这诸多的疑问在本书中都将得到一一解答。下面,我就自己的阅读谈几点收获:

一、关于读写结合取向与阅读策略指点。

在书中,蒋老师关于读写结合取向与阅读策略指点是我看完本书后的最大的收获,它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与有效的引领。最近赵镜中老师“教课文”还是“教阅读”、吴忠豪教授“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追问,以及各种阅读测试的出现,大家开始关注“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连结、统整等。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往前进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学生天生能力间的差距。

二、关于多种体裁的示范课例及多样化“议题”。

王荣生教授说:蒋军晶老师倡导和实践的群文阅读,有育人情怀,有可据理论,有自编教材,有具体的操作办法,有多种体裁的示范课例,并辅之以现身说法,上下贯通、脚踏实地,这种“真干事”的做派,深得吾心、令人敬佩。的确如此。蒋老师的群文阅读课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一条极具可操作性的新思路。虽然这本书写的是小学群文阅读怎么教,但我觉得里面的思路、方法,对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同样有着操作上的指导意义。群文阅读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什么样的文章放在一起,以及如何放在—起。他以“议题”为纲,专题式地组织多篇课文,指导学生开展互文阅读,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形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一种新形态,是语文课程建设与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收获。

三、关于学生的阅读量。

蒋军晶老师以群文阅读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课堂阅读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促使学生向往精神生活,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发现的能力。在群文阅读的探索中,蒋军晶老师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语文教师,对儿童人格的养成、阅读素养的提高、思辨能力的培养等多维度的关注与建构。同时,作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他的研究也引领着更多老师从儿童出发,走向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并试图主动建构课程,重新定位语文教师的角色。

在学习的同时,我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蒋老师说:“目前阅读教学的技术化倾向使很多老师觉得让自己胜任这份工作的重点不是本体性的知识,不是自己的阅读视野,不是自己的阅读力,而是让“课”像“课”的技术,从而很快沦为技术主义者,对读书,欲望不大,动力不足。”仔细想来,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确没有抽出时间去阅读,我们身兼班主任,繁杂的事物让我们深陷其中,但是没有时间阅读,不爱阅读,怎么可能找到文章,怎么可能总结、梳理出阅读策略,怎么可能发现表达特点呢?我想,我们真的应该放下手机,少看微信,多读书,并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这样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关于这本书,我收获很大。群文阅读,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建立阅读优势的方法之一。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诚如蒋老师所说,群文阅读可以强势改变当前阅读教学的困境,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生活。相信在实践中会有更多感悟与反思,让我们在群文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