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9-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封霞仙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课堂结束之后,我就发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基本正确的,抓重点,以点带面,可谓是“提领一顿,全毛皆顺”。教学设计顾及到了文本的方方面面,注重了听说读写,结尾处还提出了阅读要求,不仅着眼课内,更放眼课外。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整节课都是教师在硬拉着学生学习,并且教师的过渡语,总结性的语言过多,导致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没有体现出来。 

其次教师对教材挖掘比较深,但就是在“备学生”这一环节有所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条件,所提问题的角度不合适,所以导致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路有些脱节,学生没有深入到课文中学习。显得很“浮”。

第三,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和反思,我发现我原先的教学设计中利用词语回顾文章的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考虑到时间问题将此环节删除了,可能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其次如果本节课一开始就从“逆境”入手然后让学生在找到主人公如何战胜逆境,按照文章的顺序,逐步深入感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可能教学效果比从“小草和大树”这个问题入手要好一些,这样看似抓住了文章的重点,但却是“事半功倍”,收效不明显。

总之,一节语文课,尤其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课文长,内容多,如果要想面面俱到可能在一节课上有些难度,要么是容量太大,学生“消化不了”,要么就是问题太难,曲高和寡。所以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真正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语文课,需要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磨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