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剪子,锤》
歌曲《包子,剪子,锤》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富有动感的儿童歌曲,它将孩子们日常的游戏与音乐相结合,欢快活泼,充满童趣。歌曲为四二拍,旋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四个乐句突出运用重复的手法,重复中又有变化。前紧后松的节奏,附点和休止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既有动感又饱含深情。第二部分由第三句下半句与第四句发展而成。采用扩展、紧缩、重复的手法,形成的节奏疏密对比,增强了音乐的推动感,抒发了孩子们游戏时兴奋、激动的情绪。歌曲前后加上念白,生动地再现游戏情景。
教学目标是(1)能用明亮、饱满、具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包子、剪子、锤》,表达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2)能随歌曲或伴奏恰当地加入声势律动;(3)在听、唱、动等游戏活动中,学习、体验八分休止符,并能听辨与表现。
教学重点是学习用明亮、饱满、具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1)数板部分的附点节奏;(2)歌曲演唱部分的音准、节奏。
我从数板部分“包子、剪子、锤”导入,让孩子们在音乐中玩一玩,调动了课堂气氛。通过师生合作,模唱歌谱等形式,发现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反复记号和休止符。在听唱填词,我设计了音乐跷跷板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唱,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在完整演唱时,把之前环节的游戏、动作都加入,让唱歌变得更有趣。最后的拓展环节,我选了一首同样有趣的歌曲《猜谜谣》,结合之前的包子、剪子、锤和音乐跷跷板的游戏,让孩子们分组读一读。总之,整节课用游戏为主题贯穿设计整节课。
本节课不足之处:1.对学生的声音指导不够;2.学生评价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能自信大胆的唱歌。同时,培养他们欣赏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