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九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9-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曹燕

     《小蝌蚪找妈妈》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曹燕

一、            看图导入,了解小蝌蚪。

常规积累时,让学生看图,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相机板书“小蝌蚪”,提醒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请学生说说你看到的小蝌蚪长什么样子。(这个环节,既是对生活已知的调动,又是对预习的检测)学生通过昨日的复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课文中的短语或者句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还有长长的尾巴。于是,我就顺势在屏幕上出示: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这几个词,引导孩子读准读好。(要点:这四个短语看起来容易,要读好并不容易,一定要注意“de”字短语的读法和几个轻声音节的词要读准。)我根据班里的情况还提醒了一下:游来游去是表示动作的词,所以前面是“地”。接着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孩子读,引导生生评价,评价的关注点就在于“的”字短语的轻声音节是否读准读好。(有目的的指导和有向的评价相结合,学习一定会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和小蝌蚪有关的故事,教师板书补全课题,齐读课题。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你心里有没有小问号呢?好多孩子有共鸣,纷纷举手:我想知道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我提升:嗯,你想了解故事的起因。又有小朋友举手: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提升:你想了解故事的经过。还有小朋友举手: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这时,有孩子自己会提升了:这是故事的结尾。我笑着说:对,我们读一个故事,就可以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入手,来把这个故事读懂。还有一只小小的手举着没有放下,我请他,他说:我一见课题我就想: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

三、            自读课文,认识青蛙。

那么小蝌蚪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小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读完后交流,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这三个句子: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大约有一半的孩子找全了三句话,我表扬了把信息全都找全的孩子,因为这才是真正进入学习的孩子,这是孩子思维缜密的体现,教学中,不能放过一个可以提升孩子思维能力的点。在老师的表扬下,一些没有找全的孩子也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接着,我引导孩子读好这三句话,并相机进行生字教学。(生字教学,我一般由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而我会在每一个生字上有侧重地进行提升,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思维以及他对生活的认知。)

“宽”,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它的字形,在师生对话中理解它的反义词是窄。我说黑板宽,学生对讲台窄;我说讲台宽,学生课桌窄。

“顶”,后鼻音要读准,摸一摸头顶在哪里?原来人的最高处就是头顶,那么山的最高处叫——山顶,房屋的最高处叫——屋顶,楼房的最高处叫——楼顶。

“肚”,摸摸你的肚子,圆圆的突出来的。其实我们身上其他地方也有这样圆圆的突出来的地方也叫“肚”,我伸出手,这里圆圆的突出来的地方叫指肚,我又伸出腿,这里圆圆的突出来的地方叫小腿肚。(我说到哪里,学生都跟着我摸到自己身上相应的部位,然后学着我的样子说一说,眼睛里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因为他知道原来手指和小腿上的拿个地方还有这么明确的说法!当学生用新学的知识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那么知识对他来说才是真实的,对他才是充满吸引力的。)

“皮”主要侧重笔顺。

四、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小青蛙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它自己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找到答案做个记号。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的2-6小节,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注意长句子的停顿。(这两个问题是给孩子快速记住故事的支架和让孩子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顺序,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讲故事的能力,但对于这样长的文章,想要正确讲下来 ,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要给于脚手架,那么,在学生交流的时候,相机板书,这个板书就是学生讲故事的助手,在这个脚手架的帮助下,第一课时就相当于理清了故事的脉络,了解了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第二课时的讲故事会水到渠成。)

鲤鱼    长出两条后腿

乌龟    长出两条前腿

                           青蛙    尾巴变短了

      尾巴不见了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进行两个生字的教学:

“两”:一个学生分享了两句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另一个学生分享了两个成语:三三两两、一刀两断,并且把意思说得很清楚。我大大表扬了他的日常积累。他很开心,一下课就对我说:我最喜欢上你的语文课了!心里一万个开心。(“两”这个字在字形和字义上没有难点,那么进行适度的拓展,让孩子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语文老师的职责)

“哪”,和“那”比较,因为小蝌蚪不知道妈妈在哪里,要开口问别人,所以有“口字旁”。

“跳”:右半部分的笔顺,做做动作,偏旁和意思有关。

五、            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孩”。“子字旁”横变提,左右结构注意穿插。

“哪”注意三部分的高低变化。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