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近大远小反思
发布时间:2018-06-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银兰

下面我就吴老师讲的《透视——近大远小》一课作简要的点评。本节课教师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近大远小、前后遮挡的形式规律,学习表现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层次分明,语言过渡自然,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下面我就结合吴老师的这节课,针对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谈一点个人看法:

在这节课中,吴老师紧紧抓住本课的两个教学重点即消失于一点、近大远小法展开教学:

首先利用一张(平行)透视感比较强的图片导课,认真分析了平等透视中的消失点和消失线的关系,为了巩固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练习,通过一张与其相近的图片让学生找出消失点和消失线的方向,并找出除消失线以外的其余线的方向及大小。

    在接下来的解决近大远小这一教学重点时,教师首先利用地板上的地板线引导学生观察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近处的大远处的小,接着展示一组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来印证近大远小这一观点,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得到了近大远小的认知过程。

在总结出平行透视的基本规律后,吴老师布置一张教室的图片做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学生在观察图片中画出教室的平等透视图。教师在引导学生作业时,利用画一组消失线在黑板上直观的演示分析,告诉学生在作画时要有意识地利用透视规律规律完成作业,让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带着这种意识去完成作业,从学生的作业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这一效果的取得与老师在上一环节教学重点的突出解决是分不开的。

由吴老师的这节课,大家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启示:在教学中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利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去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也就是说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去展开,教学重难点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学生也会水到渠成地完成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吴老师的这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当然,吴老师的这节课还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教学活动中,吴老师有时说话声音很小,但有时又很大,小的时候坐在后面的学生几乎听不清楚,希望吴老师在今后的语言表述上提高一个分贝,照顾到全体学生。但我相信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工作阅历的增加,吴老师的课会有更好的进步。同时我也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老师的课也能越讲越好,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